您所在的位置:
东南网
>
西岸时评>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> 关注
> 正文
高校要坚守精神高地
www.fjnet.cn?2011-05-27 00:00? 朱四倍?来源:福建日报
我来说两句
“真维斯楼”之争的背后折射出民众和社会的深刻忧虑,那就是大学与商业的合作有没有边界?如何防止这种合作导致大学精神的丧失?
大学接受企业的捐赠并非不可以,但是,如何接受、接受的程度应有一个界限,有所选择,不能有奶便是娘。特别是公办的国内名校,更应该努力保持自己的操守,带头守护思想和知识的尊严。当年老清华国学院的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撰写的碑文上写道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,成为老清华大学精神之象征。直接以企业品牌命名教学楼,商业气息过于浓厚,似不符合清华大学自身的气质和地位。试想,一所大学校园内充斥着企业品牌冠名的建筑,让教师和学生恍若置身商业市场,又如何能静下心来追求学问?如果一所高校唯利是图,又如何教育自己的学生坚守道德和责任?
大学要传承传统文化,守望社会文明,培养高端人才,因此它得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,保持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,保持一种独立的、高尚的品格。哈佛大学前校长Derek Bok忧心忡忡地指出,目前大学已从一个知识学术的中心,逐渐转变为以牟利为主的机构,这是应该及早警惕及防范的现象。他表示,学术与商业的结合固然促使学校得以学习企业界的效率和精神,但一旦追求利润超过一切,学术价值随之沦为商业化的祭品,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势必土崩瓦解。
1996年,牛津大学否决了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·赛义德向牛津捐款340万美元、让牛津建立一所“世界级的工商管理学院”的提议,校监们认为,“有着古老传统的牛津大学应该远离沾满铜臭味的教育”。为什么我们没有世界第一流的高校?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出的大官多、大师少?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可以从“真维斯楼”事件中找到。
相关新闻
更多>>视频现场
更多>>囧视频
相关评论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