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9月20日上午,本报领导在长乐机场送行时要求采访组:不辱使命,全新视角,诠释台湾各界对海西布局的看法、建议和期待
9月28日,本报交流团在台湾联合报社与同行合影
台湾花莲港一角
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,本报派出由六名部主任组成的交流团赴台湾,亲身感受东岸聚焦海西的目光。同一家新闻机构组成这么多人的交流团,赴台作同一主题报道,这在大陆还是首次。
东岸看海西风云际会
9月20日,本报一行6名记者,踏上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参访之旅。目的地———台湾,主题———十七大召开之前,在东岸台湾,通过各界的视角看海西风云际会、云卷云舒。10天9夜,环岛一周。从政治中心台北到工业重镇高雄,从如诗如画的日月潭到人流如织的西门町。走过台湾全岛的本报交流团,不仅切身感受到台湾与大陆同根同祖、血脉相连,还在与台湾各界的交流中,更加增强了促进两岸经济、文化进一步融合的信心。
临行前,本报领导特别到机场送行,要求交流团:不辱使命,用全新视角,诠释台湾各界对海西布局的看法、建议和期待,以手中的笔,书写精彩的“东岸看海西”系列篇章。
10天行程中,本报记者以超常规的思路,横跨台湾岛东西两端,从北到南,体验台湾普通民众的生活,访问台湾政界、产业界、文化界、传媒业、旅游业、农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,串起了海峡东岸的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和海西热土的理解和认识。本报记者和台湾岛内民众一起过中秋,一起吃月饼;也一同经历宝岛的狂风暴雨。
在台南“郑成功纪念馆”,一位中学老师听说我们是从福建来的,非常兴奋。她说,她曾于今年7月间,和几个朋友一起回到自己的祖籍地漳州,在寻根的同时,也在考察闽南当地文化对台湾的影响。她觉得,台湾现有的艺术和文化形式,根在闽南,带有浓厚的福建色彩。她也把自己的考察心得告诉她的学生们,让孩子们知道,在海峡的西岸,有他们共同的祖先,共同的根。
期待海西成更大交流平台
台湾民众用自己的方式,理解着两岸一体,理解着海西发展对他们的影响。
在交谈中,许多台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充满期待。他们提出,海西发展了,东西岸应该找到经济互补点,而后连成一片,成为一个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———海峡经济区,进而来整合两岸经济、文化产业和合作机制,搭建起更大、更深入的交流平台,成为中国又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。
海西经济的腾飞,正日益影响着海峡东岸对西岸的认识和认同。东岸看过来,无限风光在海西。
(记者 胡兰芝 陈朝晖 翁之光 陈仲庶 陈敏 林忠锦)
2007年10月30日报道
|